近期網誌簡介


2012年9月7日星期五

燒錢夢碎‧傳李澤楷洽購壹傳媒台灣業務‧台壹員工恐被商品化



2012-09-06 星島日報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壹傳媒(282)周二公布出售台灣兩報一刊印刷傳媒業務,但未有披露潛在買家身分。台灣多名富商均盛傳有意染指壹傳媒報刊業務,但當地的《中國時報》引述壹傳媒內部消息指,由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與美國私募基金凱雷合組的財團,洽購的進度最佳。在台灣業務賣盤憧憬下,壹傳媒股價昨日再度急升,收市報0.64元,升16.4%。

壹傳媒周二股價上升一成之後,發表通告披露正在洽售台灣《蘋果日報》、台灣《爽報》以及台灣《壹週刊》,消息震動台灣傳媒界。至於誰是潛在買家,台灣多份報章均有不同報道,但普遍視蔡明忠為大熱門。

《中國時報》指出,壹傳媒報刊業務的潛在買家,除了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、中信金控大股東辜濂松家族之外,還有一、兩家外資私募基金都有可能角逐,但以蔡明忠及凱雷的聯盟機會最大。

根據本報日前收到的消息,壹傳媒台灣兩報一刊業務的70%權益是出售予基金。除了台灣富商之外,當地傳媒指香港的電訊盈科(008)主席李澤楷亦是潛在買家之一,但據本報了解,李澤楷並沒有這樣的意向。

根據壹傳媒的公告,獲洽購的只是兩報一刊印刷傳媒,並不包括虧損嚴重的電視業務。

台灣的自由時報指出,目前對收購媒體最有興趣的是蔡明忠旗下的富邦集團,由於壹傳媒的交易不包括壹電視,更讓已有電視頻道的富邦看起來機會大增。

《自由時報》引述台灣《蘋果日報》內部消息指,蔡明忠將會透過旗下的電訊公司台灣大哥大收購,出價300億元台幣,相當於78億港元。

台灣《聯合報》則指,在今年4月,壹傳媒已經透過外資投資銀行,將台灣業務以5億美元(約39億港元)放盤,當時的構思,是連嚴重虧損的壹電視也一併出售,而不是像現時般,只出售有盈利的印刷媒體業務。投行曾向台灣多名富商洽商,但未能達成協議。

被視為大熱門的蔡明忠,一直對媒體業務相當有興趣,並收購了有線電視系統凱擘,並成立購物、親子台等頻道,但旗下集團卻一直沒有新聞內容。蔡明忠亦擁有電訊業務,如果收購了壹傳媒的兩報一刊,便可以補充新聞內容的不足,加強電訊業務的效益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台壹傳媒員工 怨被黎智英出賣 東方日報 2012-09-06

壹傳媒受到台灣電視業務瘋狂燒錢拖累,不得不洽售資產救亡,更主動發表公告聲稱獲獨立第三方洽購其於台灣之印刷媒體業務,包括台灣《蘋果日報》、台灣《爽報》及台灣《壹週刊》合併本。但壹傳媒卻對買家身份秘而不宣,多間被台灣媒體點名指可能是收購的集團,均表明無意購買。同時台灣壹傳媒員工人心惶惶土氣低落,不少更擔心被黎智英出賣。

被質疑誤導投資者

收購事件於台灣被廣泛報道,當地媒體點名多間有機會磋商的企業,包括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、潤泰集團、宏仁企業集團以及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。

不過,有關企業紛紛否認以劃清界線。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指,受早前一宗收購協議規限,其集團不可於短期再買媒體;宏仁企業集團總裁王文洋則指,壹傳媒「包裹」出售,條件並不吸引,無意購買。潤泰集團發言人亦否認是買家,宏達電發言人則拒絕就傳言作回應。

事實上,壹傳媒今年四月曾發表聲明強調無意向出售台灣業務。事隔不足五個月,壹傳媒又表示洽商出售台灣資產,證券界質疑是否有誤導投資者之嫌。
人心惶惶士氣低落

現時台灣壹傳媒內部人心惶惶,員工士氣低落,更擔心被黎智英出賣。多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表示,公司高層稱會優先處理虧損的《壹電視》,最後賣走的卻是賺錢的平面印刷媒體,根本就是「耍員工」。一名《台蘋》記者更在社交網發晦氣﹕「寫個屁稿,喝酒去吧。」

「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,不是商品。」台灣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認為,壹傳媒應在交易過程中,跟員工協商。台灣知名傳播學者鈕則勳指出,壹傳媒於台灣虧損嚴重,顯示黎智英對台灣媒體生態及政治運作不了解,更完全錯估形勢。

早前壹傳媒公布全年業績實際虧損9.73億元,截至今年三月底止,總負債高達21.18億元,較上年同期增加12.9%,其中長期貸款超過10億元,且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。
如偷步炒賣應調查

不過,前日壹傳媒股價波動,忽然急升一成,收市報0.55元,成交股數達245萬股,較對上一個交易日增加逾倍,收市後壹傳媒刊發通告披露正洽商出售台灣若干資產。證券分析員認為,重大消息公布前股價出現異動,不排除是有知悉消息的「春江鴨」偷步炒賣,監管機構應進行調查。

香港證監會發言人則表示,不會就個別事件置評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傳李澤楷爭購壹傳媒台灣業務 新報 2012-09-06

【本報記者裘紟報道】台灣《 工商時報 》指,電訊盈科(0008)主席李澤楷有意接手壹傳媒(0282)的台灣印刷媒體業務,但競爭者之中,目前以台灣「金控家族」之一的富邦蔡家呼聲最高。
壹傳媒前日公布,擬就出售台灣《蘋果日報》、台灣《爽報》及台灣《壹週刊》合併本正與獨立第三方接洽。

最少涉五大財團

台灣報道指,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於公告後,隨即向內部發出「組織調整」信,指「該項披露是依照香港聯交所的條例刊載,不代表集團已確定出售該等業務。集團將於未來數星期與有興趣之第三者進行接觸及洽商」。

報道並指,被點名有意接手的「獨立第三方人士」,包括:李澤楷、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、宏達電(HTC)董事長王雪紅、富邦蔡家所屬的台灣大哥大,以及同為台灣「金控家族」之一的中信辜家。

一直對傳媒、娛樂等行業充滿興趣的李澤楷早於2003年,就已透過其旗艦企業電訊盈科成立now寬頻電視,成為香港第二個收費電視台。其後,於2006年與本地報章《信報》股東多次洽談後,終於落實以3,500萬美元入股,成為大股東。若論財力,李澤楷對是次收購應絕對沒有問題,因為會得到父親李嘉誠的「全力支持」。

昨日壹傳媒再抽升16.36%,收報0.64元,市值單日暴漲2.17億元;大股東黎智英持股74.05%計,帳面增加1.61億元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壹傳媒市值 6 年縮水 9 成

2012-09-05 01:20
中國時報 【劉宗志/台北報導】

香港壹傳媒昨天公告將出售旗下台灣蘋果日報、台灣爽報及台灣壹週刊合併本,昨天壹傳媒股價大漲十%作收。不過拉長時間來看,壹傳媒因旗下壹電視虧損連連,財務狀況不佳,股價自二○○六年高點一路下滑,市值已大幅縮水近九成之多。

昨日香港壹傳媒股價大漲一成,收在○.五五港元,似乎提前反應將出售旗下事業的消息。不過長期來看,壹傳媒股價自二○○六年七月最高的四.六港元,到今年八月二十三日最低來到○.四五五港元,此期間的股價跌幅高達九成之多。

另外,以昨天收盤價○.五五港元計算,壹傳媒市值只剩十三.二七億港元。

根據壹傳媒「年度財報」(自二○一一年四月至二○一二年三月底止),壹傳媒全年虧損為一.八九億港元(新台幣七.三億元),不過,若扣除出售動畫事業的業外一次性收益,實際經營虧損高達九.七三億港元(折合台幣三十七.六億元)。其中,壹電視去年虧損金額高達十一.六八億港幣(折合新台幣四十五億元),累計過去三年壹電視加互連網合計虧損金額,高達十八.五億港幣(折合台幣約七十一億元)。壹電視的跨媒體效益未見顯現,反而持續拖累壹傳媒整體營運表現。

在財務方面,壹傳媒集團總負債達二一.一八億港元,較去年同期增加逾一成,其中,長期貸款部分為十.一四億港元,較上一年度增加逾一五%。而在現金流方面,營業活動出現淨現金流出高達五.一八億港元,相較前一年是淨現金流入,經營面的現金流量明顯轉差。

壹傳媒成立於一九九○年,在二○○○年二月十六日,透過百樂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換取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。現今其事業版圖橫跨港台,在港台兩地出版多份報紙、雜誌,並在台灣經營電視台「壹電視」和多媒體平台IPTV「壹網樂」。壹傳媒公司在香港註冊,主席為黎智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台灣聯合報:電視業務拖累 壹傳媒要賣蘋果、壹週刊
2012-09-05 07:18:57
聯合報09-05頭條

壹傳媒集團昨天在香港證交所公告,獲得「獨立第三方」接洽,有意購買集團在台灣的所有印刷媒體業務及若干資產,包括台灣蘋果日報、台灣爽報及台灣壹週刊合併本。「狗仔隊」媒體文化是否因此撤離台灣,引起各界高度注意。
公告表示,該項交易只是初步磋商,不見得成交。

在香港首開「狗仔新聞」風氣的壹傳媒,二○○一年五月卅一日進軍台灣,發行壹週刊,當時曾引起政商名流恐慌,要求政府遏止狗仔新聞;二○○三年五月二日,蘋果日報在台灣發行。

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在台灣銷售狀況好,但電視媒體業務拖累集團財務,集團在今年年初就傳出打算「整包出售」台灣業務,一併賣掉平面及電視業務。

據了解,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如今將電視、印刷媒體分拆出售,已知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主導的大富媒體將買下機上盒「網樂通」客戶,以及「壹網樂」影片資料庫;平面媒體部分傳出的可能買主除了蔡明忠外,也包括原先就傳出有意購買集團部分業務的Tom.com。

外界盛傳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可能入主壹傳媒平面媒體,但宏達電昨天表示「不回應外界傳言」。潤泰也說他們不是買主。

壹傳媒昨天傍晚突然發布公告,「被告知出售」的蘋果日報員工譁然,原本休假的總編輯馬維敏也回去上班。

根據壹傳媒公布截至三月底的年度財報,年度業績雖保持成長,但由於電視、多媒體業務虧損嚴重,達港幣十一點七億元,導致核心業績由盈轉虧,全年虧損達到港幣一點八億元,原本賺錢的報紙、雜誌業務也出現獲利衰退情況。

在重大訊息公告後,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發出「組織調整」信給壹傳媒員工,強調公告「依照香港聯交所的條例刊載,不代表集團已確定出售該等業務」,在洽購期間,所有業務不變,希望員工如常作業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