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網誌簡介


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

連鎖


已有好些日子沒談男女矛盾問題。 各位好。


談關於香港的男女矛盾話題已有一段時日,說長不長,總有近半年了,我在這題材上也有一連串文章。


相信在下是談香港男女問題較遲的人,從 2007 年中開始,從香港女性的自我價值、時代女性角色、本地女性在 [ 港女 ] 問題上遇到的被標纖化,但事實上不少女性又存在那些特質。香港男性在港男港女互相辱罵當中,也不見得獨善其身,唯一得著的,可能是香港回歸後,國內女性與香港通婚之優勢,本港男士總可較容易娶得妻子,但中港婚姻也因種種社會因素,而產生更複雜的家庭問題,沒完沒了。


特區政府在營造香港貧富懸殊不遺餘力,除以推土式的建立新地標;大財團地產商現在只喜歡建設高價豪宅,即使不屬名貴地皮,也包裝成看似高級樓盤,市民要安居樂業,談何容易。


隨 著世代矛盾,可能是繼港男港女問題,後起而更嚴重的社會扭曲現象。現代青少年在不切實際的歪曲教育制度下,心智普遍得不到健康發展,現在求學真是求分數, 少一點才智都不行。家長在這個異常的教育改革洪流中,有明智的,也有欠缺智慧的。具長遠目光的家長,可能會讓兒童享有較多自由發揮空間,得到愉快童年;但 願意在競爭巨輪上角逐的,便琴棋書畫補習拔尖忙個不易樂乎。父母期望自己成為尖子星級家長,認為家中小秀才,日後必成大器,更可擔當未來社會棟樑之餘,也 為自己晚年買上了保障,畢竟生活在香港,真的少一點錢都不成。


男女矛盾和世代爭拗,甚至現代學童心智問題,看上去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。但在千一個完整社會,在人的共處環境下,很多看似不相關的事,每每形成千絲萬縷的微妙關系。 學童就是我們都市男女的婚姻結晶,成人世界是否得以和諧,是構成健康家庭的重要原素。 至於世代不和,也就是社會上各階層、甚至在自己家中,一家有數代人共處的互動關系,以上各種矛盾,也滲入了我們社會的組成。


在此問一個問題: 香港男女矛盾是否已完結了? 或已得到改善?


這個問題,我是想問問讀者,我心裡也有自己答案。 在下認為香港男女矛盾問題,現在是改善了,但步伐並不算快,並且在社會上仍看到許多阻滯。何解?


如果不以互相辱罵的角度看,相信有看在下文章的讀者,也明白我是嘗試以社會層面去探索這個話題。[ 港女 ] 是 由社會項多元扭曲因素而衍生的副產物,從利益角度出發,港女,很大程度上,是現在香港的重要原動力。我所指的原動力,是包括人力資源、甚至是消費商業利益 方面的。大家也許明白,香港現在是以消費文化為主導,當中以高價消費品、以女性市場為對象的商品銷售利潤最為可觀。男性消費品不是沒利可圖,但問題是男性 購物模式和女性有頗大分別,男性在購物方面,自主性較強,即是沒用的多會不買,並且少有大破慳囊購買美容用品;更不用說那些美白瘦身及整容了。


上 述的各項女性市場商品,利潤是非常可觀,而更重要的是,在銷售過程中,可能並不須要大量引證、科學理據甚或努力推銷,便可獲得良好銷路。看看市面上的各種 美容品,從模特兒、明星代言人的廣告照,至廣告公司的電腦圖像處理,一幅幅的美麗海報,很高效率地,在香港女性心目中,多數會深信不疑,只要不用太擔心家 計,便會毫不考慮的付錢了。


我不會強行評論這種一廂情願的消費方式是否正確,因為正確與否已不重要,總之有顧客願意買下,肯付錢,在自由商業社會上,便是正確。


香港女性的群體特質,也為這些五花百門的女性消費事業錦上添花。如果有專業人士指出某些商品名不符實,香港女性普遍不中聽。不過,若是由一些由特定形象塑造出來的時代女性代言人、或所謂 Girls’ Talk 、或是有超凡說話技巧的女推銷員、甚至簡單至女性圈中的姊妹團等,一句說話勝過百般科學舉證。某程度上,香港女性是美容、時裝及美體消費品的重要或唯一的利潤來源。女性朋輩圈的言論動力,會交叉形成信念,並把這套信念向其他女性伸延,力量是很大的。


但女性消費市道,總不希望客人光顧一次不回頭。要長期獲利,也要令消費者存在持久動力才可,很多商品試過了,但效用未如人意,總會對信念存疑。


從這短短數年間,由排毒、美白、進階深層美白;瘦身、豐胸、也有分強力豐胸及推至 [ 以乳溝來判定豐胸成功指數 ] ;各種較豐胸便宜的 [ Multi Metal Magic Bra - 3 D Design ] 乳罩; 各類不同層次的美白骨膠源;甚至似是而非的各類紅酒素、植物精華等等,數之不盡。 這些高級專業消費品,價錢不菲,而負責生產和推廣的企業,涉及寬闊的利益關系,只要銷量下降,會牽動很多其他相關行業不景。


要保持強大的女性消費市場,培植 [ 港女 ] 相信是唯一有效並且可行性較高的方法。


[ 港女 ] 問題,在近半年間,即 2007 年下半年開始,是有明顯改善。 改善包括有兩方面,一是 [ 港女 ] 現象已轉淡;或可稱為轉為較低調, [ 港女 ] 現象在市面上變得不明顯。 其二是有些之前為 [ 港女 ] 格調的女性,因年齡和反對聲音影響,可能真的經過深思,認為成為 [ 港女 ] 並非有助自己事業和聲譽的愚笨行為,於是決定改變自己,而且也在改變後得到實際快樂,不如放棄這些懷德性了。


其實據我個人理解,從在下的談港女文章所見,理論上,談港女,應該是以男性讀者附和居多,這邏輯再正常不過。但奇怪的是,連我作為文章作者也有點意外,就是文章絕大多數由女性讀者佔最大比數。我曾自己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思索,得出結論,相信是我談港女,不是以俗稱 [ 數臭、辱罵 ] 出發,而是嘗試以從民生、生活倫理、及解讀作為 [ 港女 ] 對 女性自身構成不良後果為大前題,指出港女現象和男女矛盾的互動關系,在鬥爭中,男女都是輸家。即使成為港女,女性自我價值也扭曲了;男性也活在痛苦之中, 本港男士娶國內女子,也不見得就能安享太平。畢竟中港婚姻已證明並非最佳擇偶途徑,看看現時的家庭問題,兩地文化差異,和國內女子可能也會對香港存在錯誤 期待,港女難有如意君,但男士也要面對新的家庭問題。


從在下文章的回應,我理解到很多本港有獨立思維和見識的時代女士,都非常願意和我進行交流,在討論過程中,我感謝她們表白了有智慧的見解,也讓我更完善地掌握香港女性在男女矛盾所遇到的折騰。原來,我幾乎可以肯定,不少女性其實不是 [ 港女 ] ,並對 [ 港女 ] 的行為形態十分反感,但奈何作為香港女性一份子,有 [ 港女 ] ,便容易受拖累,明明自己不屬其中,但也不好意思公然地斥責港女行為。


男 女矛盾,我曾不止一次說過,不是單純男女間的爭議,而是在社會塑造時代女性之同時,女性在工作上雖然機會增多了,學歷也比以前好了,但時代新女性在職場上 的苦力拼搏,她們美其名跑在社會尖端,但過長工時,也令她們犧牲了更多的人生歡樂。歡樂定義很廣,包括自由空間、尋覓愛侶、休息、甚至和家人歡聚天倫的機 會,時代女性不是說做就是的。


在近期本來欣喜見到 [ 港女 ] 問題逐漸退卻,但我發覺,市面上的媒體,當中包括一些已沉寂的廉價潮童、什麼新潮新女性作家、報章雜誌為呼喚港女市場而設的專欄、及一些以女性為基礎的消費企業,都似乎想再喚起 [ 港女 ] 新思潮。上文說過,[ 港女 ] 是可以為那些既得利益者帶來源源不絕的利潤,豈能放過這塊手到拿來的寶藏?


[ 港女 ] 問題,相信是不會完全消失的,也不見得會有必要消失,當這現象轉淡時,又會有新一輪的鼓吹,現在的情況,是有理由相信再喚醒 [ 港女 ] 的方式,是比以前來得更高明,更有步驟,更深層,與及由更專業的人士來進行薰陶,既得利益者總希望社會上新生港女不絕,沒有港女,也失去了生存市場,這是一種共生關系。



這種連鎖效應,已在香港形成了一迷牆,需要不斷有人走進去。



陳大文 作品



( 此文章同時在 [ 努插港女 ] 部落 張貼 )



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

早安‧孩子 :【 四 】 呼喚



各位讀者,現在你們正在看 [ 早安‧孩子 ] 結尾篇: 呼喚。


早安‧孩子這系列特輯文章,本來我只是想就九歲女童王梓鈴的自殺事件,綜合現時學童遇到的壓力,向大家剖析一下。 很巧合地,前陣子,我從一位女博客的網誌上看到她一篇文章,是談一些給小孩子閱讀的兒趣小故事。( 點擊觀看 )


該網誌所提及的兒趣故事,故事情節是很兒童純真的,我當時在文章回應如下:


[ 呢個故事老土到想喊咁滯。但唔知點解,呢種看上去三毫子一擔的孩子夢遊小故事,好似有種力量,去喚醒血液裡細胞核中某些沉睡的 DNA,係好有 Ethics ]



讀者們,尤其是第四代至第四代後期的人,或像我這類第三代人,有否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:自己是不是一個潮人?


或可引申再深究,何謂之潮人? 潮人的標準是什麼? [ ] 這個洪流中自己得到了什麼? 或自己覺得自己很潮,但事實上是否真的是 [ ]


[ ] 這個字,看來是吸引人的,是時代都市人的身份象徵,相信沒有多少個會說自己不潮,或不敢對其他人說自己不夠潮,因為說自己不潮,恐怕會被社會排斥、甚至被醜化,不得了,可能會對自己社會際遇添加污點,在香港,不潮是不行的。


在香港回歸後,香港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現象,就是集體回憶。集體回憶原意,照理解是一群在特定年齡群組的人,對他們當代或以前的某些事物,因時移勢易,消失了或失傳了,因此要集體地回憶、回顧、和追溯。但很矛盾地,現在我們社會上看到的集體回憶,是普遍由一群年紀很輕的第四代甚至後期的青年發起,而回憶的事物,很多是生活上很普通,或說的直接點,是如家常便飯的雜事。


比較大型項目,如保育皇后碼頭、對一些長久歷史的建築物要求當局進行保育等行動;及小至茶餐廳的咖啡油多士、連民間小吃如碗仔榚、咖哩魚蛋、豬腸粉、或一枝波板糖,也要回憶。奇怪的是,第四代人的成長過程中,應該是香港把上述這些民間文化事物逐漸息微的年代,他們自兒時開始,是少有親身接觸過這等事物,沒有接觸,又為何會勾起集體回憶? 回憶沒多曾接觸的事,會有什麼思潮?他們失去了什麼?


曾有說法,指第四代人是沒有個性的一代。我個人是認同的,但第四代人是因為社會因素,令他們根本沒機會建立個性,從而在回歸後,香港整體政治、經濟在過份急速的轉營下,第四代人說是青年,但是青年也不代表是萬能勇士,畢竟競爭的巨輪也令他們難以透氣。


第四代人在回歸後,從第三代和第二代人的社會經歷中,得知原來以前還是英國殖民地時,香港的生活環境,很大程度上是優勝於回歸後的,於是也有說法是新生代人期望 [ 保殖 ] 。保殖是指保留殖民地時期的風采,在第四代人眼中,第二和第三代人是成功的,如果自己早出生便幸運了,起碼不像現在一街都是大學生,以畢業證書多鬥多來評定可否找到工作。 找份工作已是無比挑戰,而找到了工,也得要有輝煌成就才是 [ 合格 ] 單單有飯吃是沒用的,要才俊,而才俊的標準,更是高處未算高,總之越高越好,但能否達到是閣下的問題。


在此特別提及第四代人的原因,是仍在兒童階段的第五代人,在約數年後,會很受現在的第四代人影響。簡單算一算,現在的第四代,即是數年後,正是未來出生第六代人眼中的大前輩,道理和現時的第四代看第三代和第二代如此類推。這道理只是很簡單的便可推算出來了。因此,看現在的第四代人,可以某程度上推測第六代人的形態,第四代人將是第六代人的父母;正如現在的第五代兒童,大部份是我們第三代人的子女。解釋得再清晰不過。


近年在新聞上,看見的青少年問題報導,其程度是十分教人汗顏。有十三、四歲的少女 ( 我會稱為中童 ) 的女孩,未婚懷孕,並秘密地誕下嬰兒,可以毫不考慮地把之棄掉,甚至弄死、當垃圾的拋棄。 也有年紀只有十四、五歲的少男少女, 可以齊齊在家玩多人集交性愛遊戲。 有少年以極度暴力把其他同齡的弱者欺負、甚至有少女童黨把弱勢女孩施行近乎強暴的迫害當眾脫衣、並拍上短片再張貼上網任人欣賞,還有更多的非比尋常校園恐怖暴力事件,說之不盡。


我幾乎可以肯定,若果香港是容許市民購買實彈槍械,相信上述的暴力事件已演變成集體槍殺或更嚴重的勾當。


自殺九歲女童王梓鈴,她選擇以她同齡不應理解的上吊, 來痛苦地慢性結束自己生命,她正是我們社會的第五代人。 如果我們的成人世界,認為恆生指數和才俊投資是未來社會曙光的話,抱歉,在我們大人還有生之年,第五代人很快便踏入青年期,更是社會新一代的人力資源。我明白香港人喜歡在遇到一些稀奇的新聞事件時,會戲劇性地來一個哲學分析、或心靈清湯安慰。 這只是令我們大人世界自己認為有一刻的感覺好一點,但是否真正願意面對問題,老生常談,不面對的還是不面對,當有社會問題浮現時,會有常見的學者學論一番,但問題仍是膠著。


回說在兒時的悶蛋兼肉麻兒趣小故事中,說的是 [ 倫理 ] :我在中學時 ,八十年代初的天主教學校,有一科是 [ Ethics 倫理 ] 。倫理科所教授的,沒有教科書,也通常沒有家課,只是由老師解說何為生活的倫理。在此希望讀者容許我稱呼老師,而不是現在時興的 [ 教師、 教職員、導師 ] ;因以常理來說,教授別人知識的,是老師,老師已是最簡單尊重的正統稱號,無須硬分開什麼教師、導師。 培育下一代智慧的,都是老師,這與潮與不潮沒有關系,不要把以為很潮的扭曲觀念當為潮。正如我打了你一巴掌來發洩,我不能說因為我很潮而打你兩巴。


現代的孩子世界,是沒有天真這個形容詞,只有評為笨或精靈,夠古惑的便是醒目,醒目是前途象徵;缺乏父母兄弟友愛的觀念,只在乎誰能提供著數;信任、原諒、尊重,是建基於有多點零用錢多點名貴手提電話多一部遊戲機。 現代孩子普遍懂得分開 [ 大陸厘、新移民草根、你爸爸做啥職業、你有無工人 ] 等超乎年紀的階級觀念。


我在 [ 模具 ] 文章中也提出這個現代孩童異常價值觀問題。 不過,當我們在抱怨孩子為何不能入選拔尖,不能每天可啟很多智,及孩子為何好像 [ 落後於尖子大市 ] 之同時。 我們作為家長的,期望孩子是自己未來的救星,但究竟我們整個社會,又怎樣雕塑這群初生之犢?


王梓鈴事件,我個人認為是社會冰山一小角,是一面明亮的照妖鏡。 作為其他孩子父母的,或許這一刻會認為自己獨善其身,因為大部份家長總以為自己指導子女的方向是正確的,是神聖的,已傾盡心力把最好的給予他們,投資回報是指日可待。


第四代人是沒有安全感的一代,也可以說是很無辜的一代。第三代人在下已在 [ 世代眼中釘 ] 系列文章談過,第三代人是幸運的一代,但也正因為先享有幸運,到回歸後的急速變遷,而形成意識形態扭曲,第三代人是很有問題的一代。從這個不健全的歪曲第三代人所培育的孩子,現在正是九歲至初中的一代新鮮青少年。要在有問題的一代人樹立健康的價值觀,很弔詭地,其實在第三代求學時期,香港的中、小學是殖民政府管治的,應該比現在的愛國愛港情懷政治正確等,來得開明才是。客觀地說,第三代人心底裡是有正確價值觀的,但在 [ 早安‧孩子 :四: 不敗 ] 一文中說過,經過回歸後當局管治的不濟、經濟異常轉型等惡性競爭下,第三代人是有著一股從心底裡滲出的寒流恐懼。


恐懼,可以建基於自身財富、工作前途、及對未來日子的冀盼。內心存有這種當見到自己物業嚴重負資產、時刻擔心被裁員、或預計到所謂強積金並不能妥善為年老生活提供著落的恐懼時,最後的籌碼,相信就是自己子女。一廂情願地認為把最優質的養份奉獻給他們,成為尖子便是日後才俊的基石。 但也要注意,香港的所謂拔尖,是真的拔尖,還是把學童明星化、營造一些教育界既得利益者、甚至當局的所謂 [ 二十年來最好 ] 表面繁榮景象?


我們的大人世界,致力為自己未來建立烏托幫,也認為自己已為孩子築起美麗城堡,但似乎有更多家長並非呼喚孩子真善美的一面,而是不斷地把自己奇詭的妄想,一層層地為孩子加添痛苦。


很多家長常抱怨學校沒水準,當局教育政策不濟事,但有否認真想過,我們這個大人世界究竟有否出力令社會美善,還是多一點的拔尖、多一點無聊壓力、多一點輕視挑剔、多一點爭相成為星級父母,令有這樣的父母市場,便形成這斯的醬缸局面?


香港式醒字派標準的父母通常有以下特點


[ 喂喂喂,點先;喂有無買乜乜乜果隻呀,嘩升好多啦,哈哈哈!梗係醒架嘛,車!街外錢街外錢,話之通脹啦,搵得來駛得去架嘛,樓市而家好貴喎,梗係唸緊啦,大佬成個開呀有賺 哈哈哈 …]


[ 亞仔,快 d 啦快 d 動作快啦,要成張檯,快快快,霸成張啦梗係,擺個袋落去啦,唔係人地坐落來架…]


[ 仔呀,你睇晒今日買俾你果幾本英文書未呀,下?未得,拿!唔好同我講未得! OK 我要得!係得,Never failure OK Go for it OK you understand me 知唔知我同你講咩呀,understand 點解呀…. 係喇,係 understand good 跟我讀下拿,呢度咩生字呀 …]


[ 亞女,點解!點解!點解你今次失敗呀? 我唔要 B !我要你 A 你得既,知道嗎!點解要 A 呀,你想學大陸仔大陸妹呀? 你唔同架!你係咪想咁呀?下? 我同你講左幾多次! Miss 要有笑容架!Miss XX 佢好睇你架! ]


[ 亞仔,呢個新款架喇個電話, 3 G 架,你同學都無啦。 係呢,學校今個月有乜野比賽可以參加架,咩獎o黎架,係咪校長親自頒獎架,其他果 d 唔好去喇,校長果 d 至參加啦,我睇睇個 List 先,你今個月有兩個獎,下個月呢,唔好話我聽無得攞獎呀。來來來,飲湯啦,你同學搵你我同你推左喇,飲湯,陣間著下對新波鞋,八百幾蚊架…]

…………


早安‧孩子 特輯全文完。 有網友說,在下文章填補了市面媒體的不足。在下特此向所有讀者深表致謝。外界媒體少有真正談及這些題材,皆因市場問題。我以前是新聞從業員,這點我是明白的。 老土點說,現在我希望在沒有任何市場因素影響下,盡我所能,談得多少就多少,做得一分就一分,某程度上,我已把寫網誌視為一項另類新聞工作。


陳大文 作品



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

早安‧孩子 :【 三 】 不敗


很多大人把孩子踢進溺愛大醬缸,為孩子慢性沉淪而拍掌。

更多大人當孩子是奇珍異寶,忙不及炫耀和比拼。

大人的精子和卵子結合孕育了生命;孩子的哀與樂,都是大人賜予的。

是為美麗天堂來舖路,還是為地獄添上詩篇?

大人親手為孩子雕鑿了墓碑,也為孩子沉重的棺木打上了釘子。

大人未曾夢醒,只因不曉得自己仍沉醉夢鄉。


*************


大人世界,不單是父母,而是我們整個醬缸社會。


我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我對宗教的概念,只從先母每天裝香便認識了基本的求福。我不能科學地肯定九歲上吊離世的女童王梓鈴,會否有上天之靈回首看看我們這個大人世界,不過,看了又如何,她選擇以痛苦的方式了結自己九年短暫的生命,可能她已不存在任何腦電波了,也可能在另一空間過著另一番生活。


不敗。一個人如何能達到事事不敗,即我們常說的長勝將軍,相信真要問一下長期獲勝利的人,可能他們也未必能回答。很多時候,人總是希望自己能有社會中脫穎而出,追求成就,是人之常情,有了成就,便容易帶來前途,有前途和財富基本上是正比。若果自己不能在社會上成為出類拔萃的秀才,這個重任可能要留待自己的子女來達成了。我從不反對人生應追求更佳生活,畢竟在現代社會裡,說九屁的人生廉價哲理,說了但晚餐只有吃鹹豆,多沒趣,清高也要有麵飽填肚,肚餓的救世主,相信沒多少人有興趣。


我們香港人,常喜歡把別人的成就當為自己的生命指標,說的市儈一點,這不是罪過。在我常提及並且非常乞人憎的 [中國人式古法宮廷智慧 ] 裡,有不少但學說認為西方文化較中國文化優勝,我反對。在奇異的中式智慧中,很多精彩絕倫的人生哲理比喻,實在是西方文化遙不可及。 簡單如在一家大小在假日忙裡偷閑上酒樓,不論是親家外家親戚見面打招待但永遠不知對方姓名的大圓桌上,即使不算身家光鮮的平民百姓,這大圓桌不可輕視,它是家族兵團的聲譽角力競技場。


如果談自穿華衣美服,買不起不是問題,最基本可以在深圳選購名牌膺品,不論是大鄉里見鄉親,還是為自己臉上貼上冒牌金泊,先聲奪人來個強勢隊陣,一言間、一舉手一投足,不要令其他親朋輕視自己,中國人以 ( 白鴿眼 ) 來形容勢利之情,幾乎肯定中國人自遠古以來,真的對人生常態已摸個透頂。


吃過一口點心來一個笑面迎迎,便要看大家對對親的真功夫了。在此勸喻在香港標準下,到年齡未嫁的女士、或同期未達致事業有成的男士們,如無必要,請認真思量應該出席這類假日家族鬥獸賽。嫁了人的女士,嫁得不夠好的反而不打緊,皆因可以技巧地吹噓一下,除非別人用私家偵探查個究竟,否則嫁了便成,這是對白和道具問題,可以粉飾的。男士們在這方面,如果真的盛情難卻務必出席、或要經常列席,請不時以繁忙講手提電話,話題盡量以金融類或物業投資類為主,請勿以資訊科技為題,因為已過時了。此外,不妨提及自己正準備成家立室,並以五星級酒店為婚禮場地,也提提自己有些遠洋朋友,請注意,是西方遠洋,不是東南亞,東南亞是稍遜的。


孩子,在已婚的家族鬥獸賽中,是一項活的資產,是一門講求專業投資回報、專業訓練、及要有長線策略的攻防戰術。


孩子在不同年齡,有著不同的資產角色。年紀在三兩歲的幼兒,說話夠快,眼神夠精靈,小手小腳懂得靈活揮動,有些幼兒很愛笑,這是重要資產表情;在具有地位的親朋面前懂得笑,不論是無意識的傻笑,還是哭笑難分的笑著叫,都是讓父母在眾人面前加分數的原素。


到了入學年齡,讀幼稚園的,在親戚面前要懂得說兩句無意思的英語單字,並且要適當控制撒嬌,這方面不用擔心,相信幼兒園的導師,和父母為其報讀的幼兒啟智班,已為小孩作一定程度的專業培訓,若果發現小孩還太幼氣,是時候另尋較佳的啟智課,因為明顯孩子還未得到啟智。


我對以下問題不敢反對,只是好奇: 我想問一問,三歲至五歲只有一英吋左右小手指的幼童,其實是否適合學習以磅計力度來彈奏的大鋼琴? 或,一個六歲小童,一枝佔小童身高達一半的法國小號;或近乎高過自己的巨型古箏、或由超過二十個單音鼓組成的印度手打鼓,五至六歲這個年齡,去學習是否有點兒那個? 不如好奇一問,這些小童,究竟知否自己正在學些什麼?


我曾見過有啟智班,最基本的是數學運算啟智,即那些什麼立體加減乘除再曲線運算方法,可令小童腦部某一部份的什麼區域連帶神經細胞激活,再怎樣令智力得以提升至更高水平。經典的有見過各類琴棋書畫,西洋藝術已太普通了,其他的包括各式各樣的演藝啟智培訓,例如簡單的有話劇、歌舞、甚至那些經多番不同程度及不相關人士翻譯的古典藝術、甚至方法演技、默劇、變魔術也有,五花百門,千奇百怪,看見這些啟智班章程,真有如置身大觀園一樣,目不暇給,古靈精怪,啟智班的宣傳廣告上,也例牌有一些不知是何許人的 [ 面貌是西洋外籍白種人士 ] 同台合照,請注意,是通常白種金髮的,不會是亞太區人。


我曾經在一本名為 類似 [ 香港幼稚園概覽 ] 的介紹書中,厚厚的詳述各家院校推介。書中所刊登的相片,原來有三、四線電視小明星來參加幼兒生日會、幼兒導師曾和一些電視藝員的陳年舊合照、甚或最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,是看見有某數位外女士,可以同時在數間不同的幼兒園,這間她是導師;另一間則為什麼外國探訪團嘉賓、及另一間身份是什麼交流指導師等。心水清的讀者,相信已明白這是什麼一回事。 我相信在重慶大廈,找位窮旅客給二百元請 [ 外籍人士 ] 來合照一下,說 [ Want some money Wellcome to Hong Kong , $ 300 for photo, OK ] ,應該不難的。


香港人常說,大陸人土頭土腦,時常拿著大行李箱像回鄉。看看我們的孩子,每天上學都是如外省民工過年返鄉下的,學童的書包,每天都盛載不知多少才足夠的書籍,中文課本一大堆,英語的不計其數,還有大大小小的什麼 IQ 題、政治正確的通識教本,學童年紀小小已架上大眼鏡,目光呆滯活像一個幼兒小丑。天天有位小印傭緊隨左右,小家傭也醒目地用上輕便手拉車,為小主人拉上巨型書包,小學童新款手提電話齊備,活像緊急時的 ( 平安鐘 ) 在等待校巴時不忘把玩手上的小遊戲機入了神,每天都是這種香港奇詭異象。


在我個人而言,我當然不方便指謫,那麼多不知什麼名堂的教本,究竟可令學童能啟多少智。但我們看到的是,現在的孩子,莫說思考,品格大多都是不循正路的。 粗俗點說,是非常古惑、極度貪心、心裡陰毒、年紀小小已懂得白鴿眼、勢利、霸道、但嚴重缺乏思考能力、少有純真的價值觀、並且很懂得大人世界的爭權奪利,唯我獨尊。


一個個我們大人世界塑造出來的新人王,小公主,小王子,他們還未能讓奇妙飛翔,但已暴露了我們期望的所謂未來社會主人翁模樣。我們的小孩,前文說過,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,奇異地創造了美麗的生命,孩子自母親的子宮,從神秘的體內,到人生第一刻接觸的自由空氣,孩子是一張白紙,父母和社會可以為其寫上美妙的詩篇,但也可以毫不留情地親手摧毀。


我們的大人社會,不單是父母,而是我們自己認為完美無缺的成人世界。我們從孩子身上的既得利益者;拿孩子成長來討飯吃的人;我們政治永遠須要正確的當局;我們希望子女成才為日後養老作後備的家長; 說是否明白現代孩子的景況,相信是有,但總是放不低。 放不低皆因自己不服氣,不肯安份守己、不甘作平凡人,我們都要不敗,長勝將軍是我們的處世哲學,我們未達到的,孩子是最後希望,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奉獻給他們,祈求在死前一刻,總算擁有優等兒女。我們作為父母的,在貧富極化困獸鬥裡,已失去太多,或看見自己軟弱無力,在社會洪流中努力想找一根浮木,踏上社會更高階梯,唯有子女是自己最後的保本籌碼。


不過,我們究竟是為孩子謀求幸福,還是不自覺地為他們雕鑿墓碑,不如家長們拿一晚,吃過晚飯飽飽的,夫妻靜靜地對座,不談工作受了氣,不談購物免息分期,也不談人家的子女多不濟,也不是談自己孩子今天學了多少智慧;就談談如何為孩子選上真正快樂的路,活得快樂,才會幸福,有幸福的,其實已是你的財富,更會演變成期望中的物質成就。


我說過,我不談人生可歌可泣大哲理的,也不奢望在下的小小寒酸部落會影響當局任何決策。我們的最後防線,唯有就是家長。


陳大文 作品




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

早安‧孩子 :【 二 】 追夢


這是早安‧孩子【 】:追夢。


夢,這裡說的夢,是指夢想、美夢之類,並非我們睡覺時的發夢,也不是呆呆的發白日夢。


大部份人都會有一些夢想,並試圖把夢想變成真實。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,有時候,我們通常要把自己作一定程度的調教,以配合夢想要求的範疇。這些調節,有些人可以應付,有些人會感到不勝負荷。在追夢的旅途上,很少人是無須經歷艱苦而輕易達到夢想,當追夢追得吃不消時,有些人會選擇放棄,至於放棄的取捨,視乎自己曾為追夢付出了多少,愈是在初期放棄的,犧牲的相對較少,這道理簡單不過。看見夢想一步步的接近自己,如果是幸運兒的話,夢想成真,多美好。


但也有些人會鍥而不捨繼續追夢下去,可能明知自己未必能夢想成真,仍是苦追,是否值得,則視乎閣下的衡量標準。


又談談另一題外話: 貴族。 請不要介意我先問看倌一個非常多餘的問題:


請問你是否貴族?


說這問題多餘是有道理的,如果面前站著一位或一眾貴族,正常來說,是不用人家說給你知,因為閣下應該從人家的知名度和歷史背景,便得知面前的人是否貴族。貴族,是要由非貴族的對其作出尊稱,而不是自己說自己是貴族。貴族是要有家族歷史背景,最簡單說是血統世代相傳。如果不是血統貴族的話,也可由特定因素,例如在國家裡創立了某些功勞,再由當國的最高領導者,例如皇族賜予貴族封涵,一旦被封為貴族 ,終生受用,連帶子孫也受惠,成為貴族是一項專門學問。


回說上述問題,請問你是否貴族。如果你答:是。那麼你必須要有官方文件足以證明閣下的貴族身份,而自為貴族,並不與你的銀行戶口有多少金額為依歸,貴族是一種國家的身份,並未必每個國家通用。例如你是英國皇室貴族,但處身非洲蠻荒,可能要你用金錢或工具才能以物易物,貴族身份在不同國度,別人可能識個屁。


抱歉,我要提出上文的題外話;是想讓讀者認真思考一下,香港究竟有多少貴族,還是很多人以為自己是貴族,或很多人期望成為貴族?


自從聘請菲律賓家傭成為香港普遍現象後,現在印尼家傭因她們肯適時務地自我調低薪酬,即所謂 [ 有價講 ] ,於是香港很多中下層、甚至難聽點說,很多收入不高錢不多的家庭,也樂於聘用印傭。作為家務助理,為很多小家庭,妻子除可以自由外出工作,或免除照顧小孩這種繁重兼容易惹人討厭的事務外,僱主下班回家,傭人安排好晚飯、孩子下課回家有工人照顧,有人已把衣服洗燙好;家裡打掃潔淨,回到家裡,縱使是只有三百多呎的棺材型無會所小洋樓,也會覺得處身在五星級的家。


當然,印傭由於國家較菲律賓更貧窮,為求爭取多一點工作機會,忍氣吞聲是必要的。有時候,印傭可能是僱主最實用的人型出氣袋;高聲罵一下、喃喃轟炸式辱罵一下,有些廣東話工人也未必懂,罵了她不知你罵什麼,多快感,多爽、多開心、多威風。


小家傭,除了是家中重要勞動力外,某程度上,是和戴在身上的珠光寶氣有異曲同功之妙。家有小印傭的太太們,身穿不名貴但款式有拉車邊中產風采的中下價服裝;身後緊隨一位膚色黑得來沒有絲毫貴氣的小印傭,乖乖的在身後推著小小購物車。在街上、在超市,在百貨公司,身後那位人肉珠光寶氣,頓時為自己臉上貼金。你的低賤,是我的高貴,雖然買菜錢都是那數十元,因要慳家沒辦法,但有工人跟著,總是一種身份象徵。有,總好過沒有。


男主人在外工作,雖則上班時受盡怨氣,小小職級屈屈不得志,可能前途也難見光明,但回到家裡,熱騰騰的晚飯奉上,平價又煮得不好吃的飯菜不打緊,總有工人侍候。有的兩夫妻齊齊下班回家,在家中,感覺自己搖身一變中上產,傳統智慧教我們明白,只有有錢人才會有工人的,有了小工人,人人也晉身大戶族。


我在上一輯 [ 世代眼中釘系列:四 :世代小霸王 ] 文章中,指出第五代小孩的智商鑑別法。當你發覺小孩懂得說工人做錯事,懂得罵工人、叮囑工人辦事,你的小孩便是懂性了,無須擔心他的腦部生長情況。


現代的小孩子,以年齡世代劃分,是指第五代人。小孩在印傭眼中,是小主人,當大主人上班後,小主人便是家中的最高領導人。莫說年紀小,小得來有威風,工人不服從,向大主人來個 [ 電影無間道 ] 式的摩斯密碼報告,或似革命小英雄的向大組長匯報奸世,效率之高,確是現代育兒的一門專業生活教學。


財富不多不要緊,說到底家中還算有工人任你差使,尤其小主人撒嬌,工人不聽話,便等大主人回家來告狀一番,大不了另請新的,小主人活像小王子小名媛。


在大約九十年代近回歸時,香港普遍請家傭的,多屬真正中產,不是現在的所謂 [ 有供樓便是中產、有大學紗紙便是才俊 ] 。當時香港是以菲傭為主,後來因菲傭薪金在香港人認為偏高,於是引入印傭。踏入回歸後,香港經濟下滑,印傭便因薪酬較廉,便得到廣泛採用,而更多的中下層收入家庭,也需要聘請家傭照顧小孩,這是家傭在香港的模式演變。


問題是,如果是由真正中上產人士聘請工人,家中設備好些、僱主也真的較有學識,職業較佳、理論上個人修養會好些,會見過世面,明白何為有錢;何為低下層。說是市儈,但家境較佳的人,看事物畢竟和一般勞苦大眾,是不同的。當然我不打算辯論有錢人是神聖的屁話,但當香港太多不有錢,甚至屬於生活拉拉緊的小家庭,也來請工人侍候,只要僱主個人性情把持不夠,這種奇怪的階級虛幻,便會產生許多千奇百怪的結果。


我們的小孩子,現在過的是什麼生活?


不知怎的,也不知是近年還是何時開始,香港事無大小都要講求星級化、自我明星化、自我期望貴族化;小孩子要拔尖化、要尖子化,或要接近尖子化;學業要典範化、父母要同步才俊化、兒童必須要啟智;就讀的學校要甲級化、老師要 Sales 化、校長要乞丐化、教學要國際接軌化;小小學童要政治正確化。 學校要加入所謂由一群不懂教學、並可能有些新移民家長連繁體字也不懂的 [ 家教會 ] 作重點參謀,學校稍一不從,投訴去,形老師們活像乞丐小丑般,為逗那些學童小霸王和老佛爺家長高興,無所不用其極。 下班還要啟智益智趣味兼備的沉重備課,比製作渮里活大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
但結果,在市面上各種媒體渲染下,在家長的自我貴族幻想下、在當局所謂和諧美麗政治正確理念下;在家長、朋輩的子女白鴿眼比拼角力下;在拔尖才俊踏上光輝大道的期望下:求學真是求分數。


我真心認為,不如請一班樣貌不太美艷但斯文且口舌甜滑的約三十歲半成熟女性,開辦那些時興的兒童啟智課程,只要懂得三種原素: 信;好相信;及非常相信,已達事半功倍之效。究竟從何時開始,原來兒童是要以五花百門的稀奇啟智班,才能啟動所謂腦袋智慧。


心水清地看看,啟智班通常有以下共通點:導師一般是廿五歲以上但必須三十出頭未見皺紋的那種斯文型女性;樣貌不能美艷,因為銷售對象是那些少婦媽咪,很多少婦生產後身材變了型,見到面前有艷女,會影響推銷的。但又不可由醜女但學術派的女子作遊說人員,皆因樣醜,會被媽咪顧客瞧不起,而且說話太學術派,客人是聽不懂的,只要說明 [ 你的孩子很有潛質,還只差一丁點,放心,我們會幫到妳。 ] 當中,會適當地有一些奇型怪狀的 ( 啟智測試 ) ,通常結果都會證明你的子女其實是很有天份,只是還欠了一點點。客人信用卡一揮,啟智便開始了。注意,碌卡能成功過數才會啟智,不過數,是很難啟智的。


真正具實質科學化的啟智課程,畢竟屬少數,而導師也要經國際標準的專業培訓才成。


不論是求學還是求分數,拔尖還是鑽牛角尖,或是啟智還是不智,當我們看見孩子在語文能力、思考能力、自我判別能力、甚至自我價值等等,都明顯急劇下降時,究竟什麼是啟智? 啟了什麼智?拔了什麼尖?至於教育制度的滑稽,高官們忙不及把珍貴子女送往遠洋求學,就算在本地也要入讀國際學校才安心,我們普羅大眾的孩子,是否啟智拔尖還不及,已在不斷迷路? 家長們在把子女如貨品的送往拔尖培訓和啟智之同時,知道孩子們正在迷路嗎?


不用急,孩子是自己的,思考一下,外人無從干預,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,家長可以寫上美好的詩篇,也可以一手把其撕掉。


我明白每個人,每位家長都期望子女夢想成真,也響往成為都市貴族,但我更不想老生常談地說 [ 量力而為 ] 這類耳邊風人生大哲理,還是讓家長靜心思量好些。



關於當局的非凡教育改革漏弊,讀者請細看 [ 部落星期天 ] 另一位作者 [ 劉朗- laulong ] 的【 教學語言的迷思 文章。 <---點擊觀看


[ 劉朗 ] 君是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,並曾有多本關於中學教程和為學生而編撰的學術書籍。


陳大文 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