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網誌簡介


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

大 文 飯 局


剛剛上了老友家吃個家常便飯,真是很家常,和很隨便的飯。老友是很講求吃的質素之人,他太太則注重吃的原則,兩者好像很相似,但箇中是有分別。


吃的質素,是包括食物吃在口裡的感覺,味道,餸菜的品相,是屬於接近消費者食客角度。而吃的原則,筆者認為,看倌可有個別觀點,我只賣弄一下談自己的算了。吃的原則包括廚藝,處理食物的手法,煮食的技術,菜式的配套,還有味道的取材,不是一堆餸菜推進口裡,要有每道菜的互相補足。例如吃蒸魚不應同時煮蕃茄,也不應用上勁棘,以免感受不到魚之鮮味。


老友和他的太太還有一項鐵訂原則,家常菜就是家常菜,不談名貴,只談手藝;不捧吃的刁鑽,只要是落街隨手買來平價材料,每一天都可以買得到,每個人都買得起,這才是家常便飯。


多個客人,無須隆而重之,多雙筷多隻碗,開心開懷的吃,吃完無須計算人家賣了多少人情,因為是便宜材料,家常小菜,不客氣的吞進肚子,家庭樂莫過於此。


老友的兒子二十歲,這小子是有另類慧根,但讀不成書,沒有半點學壞,就是不合符香港求學只求分數的人。小子味覺極靈敏,對時間掌握極準確,對味道的品嘗很客觀,吃上美味菜式,會過目不忘,並推想其烹調方式,計算精密,但他卻是香港9A 10A 才俊教育的失敗者。


筆者之前一嚐小子廚藝,他因學歷不高,但廚藝令一些高級餐廳也樂意請他做學廚新人,只要他努力,他日可望成為出色的大廚。


今次的家常飯,老友太太操刀也。筆者自問有點人緣運氣,老友平日不會在家宴客,沒有一個朋友曾吃過他太太的造的菜,除了在下,而且還要很多次,不知如何報答。


豉椒排骨


老友年紀太過我超過十年,他太太年齡相若,我也行年三十幾矣。她說排骨不能選太瘦,也不可切得太大塊,豆豉不可過多,落棘椒也不能過量,謝絕太鹹,少一點鹹,大家拍手叫好。排骨放到嘴去,味道伴隨肉汁,材料簡單到極,一碟蒸排骨,絕不名貴,就是那種我們七十年代阿媽的家常小菜。味道難以忘懷,令人吃一輩子不厭的民間美食。


雙色椒炒素雞


雙色椒,是指大紅椒和大黃椒,街市十元八塊錢有交易,平民不怕買不起,小炒妙極,香口好到極。她是這樣說的,大紅椒顏色艷麗,味道有點惹火,大黃椒味帶清香,一拼來個小炒,加份素雞,由於已有排骨,不能一餐飯滿是肉,吃一口排骨來個素雞,平衡之道。

醬汁方面,一點豉油一點蠔油( 我應該無記錯 ?) 一點豆粉,一鑊小炒,幾分鐘上碟。手勢要爽快,醬汁不可太多,先炒大椒慢火再炒素雞。這道菜材料費約廿多元,廚藝費難評估,吃了先算呀。


自製腐皮卷


南無阿彌佗佛,唉,她說,銅鑼灣有南貨舖賣的腐皮品質較佳,還有優質的寧波湯丸( 稍後才談 ) 。自己買腐皮造腐皮卷,餡料用紅籮蔔加些不知什麼碎材料,捲過痛快。用小油煎香,要每個腐皮卷煎後不散,大小均一,她的要求是「最低限度不吃也要看得順眼!」


明白,我是聽的份兒,不會有意見。


這碟自製腐皮卷和在外邊吃的不同之處,是很原味。街外食店用上很多味精,也很油膩,或鹹得哭笑不得,再不然就是皮卷內太多肉又很肥膩。她說,腐皮卷最緊要是先吃那塊腐皮,腐皮欠佳,煮是浪費時間,用什麼餡也是徒然,不能下嚥。

自製腐皮卷看似很麻煩,但其實不複雜,只要省些油鹽,不胡亂下味精,腐皮加上蛋黃作黏貼,餡料本身已有鮮味,太鹹和太油反而令原味盡失。老友說,街外除非是一級食府,一般小餐廳用的材料都是雪藏多時,油鹽不足,未吃已聞到雪櫃腥味。





蝦仁炒蛋

她說用鮮蝦,買平的紅蝦便可,無須太講求什麼名牌海蝦,紅蝦是最易炒和最易炒得好的蝦。腐皮卷用剩的蛋白不要浪費,加些蛋混入蝦仁,快炒幾分鐘又完成。


她嘀咕為何這麼多人要去大酒樓吃蝦仁炒蛋,不是上等菜啊,又不是煮名貴海味,要吃炒過飽呀。


說得對說得對,我會一邊誠意聆聽,吃的時候也會努力,放心。



栗米豬尾湯


栗米煲湯,會分泌出純正的栗米油,很香口,感覺清甜,味道自然,但我對小豬尾有點抗拒,心理作用罷。她說這煲湯還加了什麼瓜和什麼豆,都是在街市順便買下,一袋豆呀栗米造個湯,很清潤。大酒樓不是沒有好的湯,但要盈合市場,要味道猛烈,弄弄花巧,不如加點補身藥材,價錢貴貴,身份象徵,吃得要有氣派。


我不喜歡豬尾的原因,是豬尾看似男人的那話兒,還要放進嘴裡,還要嚼碎,心理有點不願意,我是說個人觀點呀。


家常菜,開心已是最好的氣派,至少我會這麼認為。


寧波湯丸


常聽人說上海姑娘魅力十足,而且擁有很獨特的風韻,吃湯丸就要寧波湯丸,正宗也。好的湯丸就像美麗的上海姑娘,我個人觀點而已。


她說,銅鑼灣的南貨舖有較正宗的寧波湯丸售賣,不正宗的寧波湯丸,由深圳或其他省份的劣質小工廠製造,品質非常參差,馬虎地把一堆爛粉團包點豆沙,印個寧波湯丸字樣,煲熟了味同嚼臘。超市賣的品牌湯丸,不太難吃,但又是典型香港人醒目仔口味,甜甜甜,甜得想死,以為吃的人都是飢餓難民,要多糖才有體力。


較年青的香港人,不少是吃美式快餐店漢堡包炸薯條飲可樂長大,食物不夠鹹不夠甜吃不下去,要鬥甜鬥油鬥鹹,舌頭麻木了,吃東西只為有東西消化,香港美食天堂,在今天我認為是笑話。


話說回來,除非閣下是富豪,必可享受優質美食。中產人士頂多上好一點的酒家,有香港廚師煮東西,不會像普通茶餐廳讓洗碗一腳踢的鄉音阿姐代勞,但共通點一樣是很油很鹹很甜。


筆者認為,今天很多香港人誤解了家常菜,就是把家常菜和「私房菜」混為一談。


私房菜是高級吃的玩意,烹調都是很獨特的菜式,用料也非常講究,不客氣地說,一般家庭是不會在飯餐吃這些菜式,也不是大部份人都能付得起去吃私房菜。看倌要明白,我指的是真正有質素的私房菜,並非張三李四人人煮垃圾都是私房菜,更不是「我好鍾意呢味餸」又是私房菜,光顧私房菜不是只想吃家常便飯,太普通的菜不如叫工人煮好了。




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

照 妖 鏡


本人必須首先強調,「陳大文部落」是非常識撈世界、愛國、愛香港、愛和諧、而本部落主人 ( 即我本人 )也是十分愛慕、支持、崇拜、欽敬、鼎力愛護民建聯。

以下片段,看倌不妨考慮用閣下明亮的眼晴,聰敏的思維,出塵的智慧,去看看誰是人誰是鬼,誰是口蜜腹劍誰是狐狸照妖鏡。

不要隨便信報章文化人評論,不要混沌猜度,更不要隨便相信坊間的所謂文化人的一言九鼎高論,更不要信茶餘飯後七嘴八舌的人云亦云,當然,也可不認同本部落的文章,無問題,因為我也有可能是妖言惑眾,筆者也從來不會標榜是道德高地君子。

讀者們請用慧眼去看清以下片段,信你自己的眼睛,信你自己的耳朵,片段會給大家許多啟示。















廣告時間






集體回憶







另類集體回憶






英文時間


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

美 味 人 間


上星期和朋友閒來沒事,去旺角看新相機。可能環球金融海嘯真的打到來,小小的香港,絕不能獨善其身。股市是反映社會經濟未來一段時間的興衰,零售業是第一時間反映市民消費信心的指標。旺角相機店和電子產品店人流多,但買的人少。


前一篇文章《 茶餐廳神話 》,說現在的茶餐廳老闆經營不善,於是當日去了一家看似較為優質的茶餐廳,逛街逛得累了,總想找個地方歇腳,吃點東西,精神飽滿再上路。


那家茶餐廳,有半桶水的法蘭西裝修,牆上掛著同一個系列的印刷海報油畫,很西化。侍應都是有鄉音的新移民外省阿妹,態度得體,白白淨淨,笑容可人。


店內很企理,每張桌子都留有足夠空間,不像很多變了質的港式茶餐廳,踏進店子,地方不足,最怕是污漕得教人倒胃。有些茶餐廳想容納多些客人,桌子排得太密,食客變成沙丁魚,不同桌的人互相對望,一轉身幾乎咀對咀,即使美食當前也難以吃得自在。我很懷疑,是否茶餐廳的桌子太密,客人擠得如熱鍋上的螞蟻,不斷和陌生人對望,容易觸發怒火,小則粗口問候,大則揮拳相向,吃得多辛苦。


朋友和我都是點了茶餐,包括小小的一碟用忌廉湯煮的公仔麵,煎雙蛋,一塊牛油多士,一杯咖啡,每客差不多三十元,不算貴但也不屬便宜,吃的只是很下價的材料。


精彩美食,極品一浪接一浪。


我點了凍咖啡,入口兩眼發光,典型香港式手勢,甜得想哭,奶多得可隔出來分開渴,咖啡味本來很好,但給糖和奶掩沒了,喝上一杯,熱量可給大漢半天消耗。


忽然聽到侍應向水吧那邊叫喊,說蛋要煎得好看點。我回頭一看,無話可說,煮東西的又是一位十分鄉下甚至不太懂廣東話的阿姐。我不是挑剔大陸阿姐拿鑊鏟,但她竟然戴著洗碗膠手套,穿上水鞋,我不知她月薪多少,但原來所謂好一點的茶餐廳,只是地板潔淨一點,牆上有一堆海報畫,始終沒有正式廚師。洗碗工煮給你吃,可能已是俾足面子,差一點的,就是侍應清潔打雜甲乙丙弄給你,總之桌上放一碟稱之謂食物的玩意,吃了請付錢。


一碟非常鹹又非常油膩明顯用極平價的國產忌廉湯混出來的麵,還有切到小得吃了也不知道的火腿絲。雙蛋的邊緣是燶的,多士和沒焙過沒分別,基本上是一塊麵包加點又不知怎解總是很鹹的牛油,總之什麼都是鹹得救命,又很油,可以用來當汽車加滑,油膩得令人跪地求饒。


客人又不是休克,為何要這麼鹹呀!我也不要用碟湯去潤滑機器,可否少一點油呀?


那份餐究竟是否適合人吃,相信是一個謎。


店子那外國情調的裝修和燈光,襯上幾乎一式一樣半大陸半翻版外國海報畫,情況很是奇詭。店內還有例牌的大電視,總之每一秒鐘都有電視畫面,女侍應在一角用鄉下話邊談邊笑。電視機在播有線電視免費的「資訊台」,不停介紹今天各頻道有什麼節目,其實根本不是節目,但頭上的大屏幕像鬼上身的重複播又播,此時此刻,還以為墮進靈異空間,幻海奇情。


埋單付賬,還有一個小玩意,盛惠加一小費,當堂要拍手掌。店員用那非常外省的鄉音說了句『打渣細撚喂 :多謝晒兩位』。


南無阿彌佗佛,感覺自己從火星回航一樣,奇異十足,去便利店買了枝水解鹹,那枝水真是天上人間,令我彷如隔世。


《 筆 真 集 》

伸延閱讀:

茶餐廳神話香港粗口文化:『屌』字的用途



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

茶 餐 廳 神 話


現在的茶餐廳,生意愈來愈難做。除了舖租不斷上升,材料來價在 2007 年下半年開始貴得可以,筆者也想說說,菜餐廳的老闆們,也要為自己的生意負責。


以前常聽人說,香港的茶餐廳具有香港美食特色,而且是平民廉價的不二之選。如果你嫌上大酒樓炒小菜貴的話,茶餐廳可提供更多菜式,中西兼備。以前的茶餐廳,做菜一絲不苟,火喉十足,售價非常合理,叫幾個美味小菜,埋單只須百元,吃得開心,付得起,對於打工仔來說,是吃的福氣。


不過,這已是以前的事,現在的茶餐廳,十間有九間是垃圾。


現在經營茶餐廳的老闆,常有一種奇怪的香港人發達心態,就是一開舖頭,便希望最快時間令自己發達。但問題是,要發達也得明白自己在從事什麼行業,不能全以「中環炒股票一日幾百萬上落」的標準來計算一間茶餐廳的營利。


於是,現在的茶餐廳,很多不會有正式師傅,取而代之的是兼職國內新移民阿姐。她們身兼數職,侍應、水吧、簡單西點一腳踢,廚房就只有一名半途出家生手人工低的人煮小菜。小菜上桌,縱使食客明白將貨就價,不會吹毛求疵,但真的很難吃,難吃的程度,筆墨難以盡錄。


要不是鹹得叫人想死,就是味同嚼獵,有了超級味精混出來的「味道」,賣相還是這麼肉酸得這麼肉酸。埋單呢,一個小菜多謝四十多元,已是起步價了,六十多元的菜佔多數,受罪吃罷,盛惠二百多元。二百多元去吃比便利店還要垃圾的食物,我開始懷疑,香港號稱美食天堂,已是從前的神話,除非上高級名牌食府,一般星斗市民,要吃得像樣一點,談何容易。


好吃的茶餐廳不是沒有,但來來去去都是寥寥可數,而且價錢絕不便宜,已和酒樓不相上下。一杯小小的咖啡,糖多奶多,咖啡粉都是例牌的某隻平價牌子,沒咖啡味,只有糖和奶,沖調的手藝欠奉,都是由較好一點的阿姐沖給你。這種垃圾咖啡也要十多元至近二十元一杯,莫說要吃小菜了。


好吃的茶餐廳,說是好吃,只是廚藝比垃圾餐廳好些,味精用上較優質的,又少一點點,較易入口,不像垃圾店的邊吃邊受罪,真想付賬走人,怕吃了拉肚子。


中國人處世名言:敬業樂業。香港人在今天,相信要再咀嚼這話,老闆們只要經營得道,小鑊剷也可鋸大樹,世上沒有一開舖便即刻發達的道理。


連店老闆自己可能也不願吃入口的食物,又怎期望小店會發圍呢?


26-8-2008

《 筆 真 集 》


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

金 融 天 仙 局 III :完 美 天 仙 局


雷曼迷你債券苦主,現階段每天頻頻撲撲,找立法局議員出頭,也向當局財金部門申訴。民主黨為客戶和銀行和當局交涉,工作一直沒停過,社民連的網上電台「MyRadio」也對雷曼迷你債券事件進行詳細分析,為針對事件來龍去脈,邀請買了該產品的客戶親身上網台講述銀行摧銷過程。


公民黨也聯同部份懷疑受銀行不良摧銷手法誤導的客戶,與某些銀行進行追討,雷曼事件,社會人士忙過不了。


公帑包底,廉價人情


筆者不認同用公帑來為雷曼迷你債券苦主賠償。理由很簡單,雷曼事件,銀行在摧銷手法上確是有問題,而客戶在決定購買投資產品前,對自己的錢財也要有某程度上的責任。銀行摧銷產品言不符實,誇大作假,這是銀行專業操手違規,理應由財金監管機關進行追究,當局部門在事件上的失職,也是追究目標。


民建聯很聰明,建議用公帑包底,贏得苦主歡心,反正公帑是市民的錢,民建聯永遠做好人,只要有市民埋單付錢,順水推舟賣個友誼,何樂而不為。


若果用公帑來填補客戶損失,這是一個很壞的先例。如果有人投資失準,照道理也推向用公帑作補償,對其他沒投資的納稅人就不公平。


所謂投資,未出事當然無得頂,出了事也當然人人不忿,這是很基本的市場反應。投資有錢賺,也會有很多人天天吹噓,當賺少了錢或投資爆煲,如果也有公帑補償,不如說在街掉了錢也有得賠好了,荒謬到極。


「迷你債券」與『呃你債券』


這是一個很還原基本步的問題。原來,所謂迷你債券,說是高息也不算高,很多苦主說只有 4.3 厘,最高也不過 5- 5.3 厘不等,當然比起以港幣近乎零利息來說,迷你債券絕對是「高息」。


筆者在《金融天仙局》文章,有提供迷你債券資料,只是 「債務抵押債券--CDO」,不是正式的「債券-- Bonds」,看倌可作參考。


現金存款不涉及投資風險,迷你債券則相反,真正企業債券還好些,低回報但低風險,但「迷你債券」根本不是債券,而是債券衍生的抵押品。買家是和發債企業對賭,也是和市場對賭,企業如期還款,買家算是贏了。相反,企業不能還款(雷曼甚至結業),手上票據便形同廢紙。迷你債券的利息,一般應近10厘,但發行機構和銀行賺上賺,客戶最後只得幾厘落袋,當發行機構有事,產品便即時化為烏有,是贏粒糖輸間廠的垃圾金融產品。


有些客戶在填寫『投資風險評估伸請表』時,竟然是由銀行摧銷員代筆,銀行這做法是嚴重有違專業操手,但客戶也不能只顧買而不聞不問。


香港人很喜歡用感性的角度去看事物,包括對銀行和銀行職員,你定時去所屬銀行辦事,會認為銀行和你一家親,年青的銀行職員都是有為才俊,成熟的職員更像是生活哲學家,一言九鼎。


結果,銀行古惑了,當局管理鬆散,客戶大安旨意,金融天仙局歡迎你。


食花生當睇戲,下次中招可能就是你


筆者以《金融天仙局》作為文章標題是有原因,因為真是一個天仙局。不是債券說是債券,明明是高風險投機卻說是「保本增值、好過做現金定期」。垃圾產品還要一律經由政府財金部門核準發售,銀行摧銷手法無王管,客戶以為賺多點利息,誰知出了事便一貧如洗。當然,客戶本身沒有對產品詳加查問也有責任,但如果連銀行也佈下天仙局,又怎能要求一般小市民才智非凡,洞悉金融古惑奇招?


客戶為賺取多點利息而買了該產品,可以說是基於貪念,我不會一廂情願地說每一位客戶都是受害者,客戶對自己的錢財要有責任保護,本文章前段也強調這點。不過,雷曼迷你債券是名不乎實的產品,已是不爭的事實,就算用千百樣財經大道理詭辯,始終銀行在摧銷過程中是出現了問題,銀行開宗名義說信得過,客戶信任銀行無可厚非。要理解整件事的責任,認為客戶「你死你事,抵死啦,你蠢嗟」也不是正道。


風涼說話人人識講,只要不是自己當黑便說過痛快,但若果自己也中了招,銀行繼續吹噓作假,政府視而不見,下一次的金融天仙局,可能更大規模,你想避也避不了。


買雷曼迷你債券的客戶,真心相信銀行吹噓可賺多點利息,是貪心還是天真很傻,客戶已付出了沉重代價。



資訊爆炸,奈何變成井底蛙


前文也指出,傳媒在營造「香港市道好好,人人賺錢」的氣氛下,每日都有才俊股神、美女股神,還有德高望重的大分析家,不投資不成人,不投機活不成,在各項因素結集下,就像催眠一樣,銀行便推出垃圾產品,客戶買個不易樂乎,也天真很傻以為自己真是投資新力軍,情況詭異至極。


每天打開電視收音機報紙雜誌投資產品多籮籮,哪怕目不識丁有錢便買個痛快。天天都是大牛市,每項投資都潛力無限,人人刀仔鋸大樹,今天不買明天執輸。是社會資訊爆炸還是令人變成井底蛙,是值得反思的問題。


國際都會,蒸發財富


當一個社會,人民要忙著抓多點錢傍身,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因:物價貴得入不敷支;和對這個社會的政府和生活環境缺乏信心。


以上兩個要素在香港近年都存在。當局吹噓「二十年來最好」、「國際動感都會」、「國際金融中心」、「自由行又掃千萬豪宅」、「李兆基股神預測大市」、「今日又有紅籌 IPO ,人人肥仔」,聽得多真會令人痴線,不然就是自卑,覺得自己落後了社會,少個錢都不行。


問題在於,香港目前貧富懸殊情況極嚴重,連小孩子也要學懂未來如何成為才俊,不是才俊才華多,而是才俊可賺多點錢。


投資門路千奇百怪,投機者責任自付,吃得鹹魚抵得渴。但當有人窮一生積蓄,被享有信譽的銀行誤導而錯誤投資,若果證實是銀行不忠和當局失職,客戶就是受害者,理應追討。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,並非只靠投資多,而是投資的信譽和安全,一個充滿金融天仙局的都會,不要也罷。


《 筆 真 集 》

伸延閱讀:

金融天仙局 金融天仙局 II



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

金 融 天 仙 局 II :天 真 樂 園


雷曼迷你債券糾紛,香港有很多存款散戶成為受害者。雷曼結業,所謂迷你債券,事實上是否應該稱為「債券」,在金融業和財經理解上也備受質疑。說是近乎零風險,未結業當然天下無敵,現在結業了,哪怕是迷你還是巨型債券,不論名堂,已和廢紙無異。


筆者在前文《金融天仙局》指出,銀行摧銷五花百門的金融產品,問題還原基本步,為何銀行的金融產品,竟可以比街外的股票行或投機金融公司有過之而無不及?


一個很基本的問題,銀行的背景業務,當然是把客戶的存款作不同種類的投資,錢生錢,客戶享有存款利息,道理簡單不過。傳統財經智慧告訴我們,銀行就是大家存放錢的好地方。照道理,目不識丁的人也好,或智障人士也好,老人婦孺也好,只要有錢,存款去也,十萬個放心,銀行不會騙你的,對嗎?


原來,這個傳統生活智慧在今時今日,已變了質。在以前,即使閣下是盲毛,把銀紙存入,無牽無掛。但現在,如果你真是沒多點知識,盲頭烏蠅,你就慘了,隨時被銀行地獄式摧銷千奇百怪,甚至九唔搭八的所謂「低風險投資」。銀行用盡花言巧語,你不買是你笨,你不買是你不懂理財之道,但你一旦買了,你的錢隨時凍過水。


究竟閣下買了什麼,你的身家性命財產是錢生錢,還是分分鐘化為烏有,可能直到所買的金融產品爆了煲,客戶也懵然不知。


在《金融天仙局》和《銀行摧銷奇談》文中,筆者認為銀行本身的責任大於小存戶。銀行是專業金融機構,掌握了很多市民和商界的財富,如果要求一個打份牛工的小存戶,要有非凡財金知識,洞悉銀行各類行為的話,這是吹毛求疵,對存戶不公平。


在坊間和媒體輿論當中,也有說法指存戶為什麼不去問清楚自己買了何物,這論點筆者也非常認同。說到底,銀行也不會用枝槍指著客戶頭上強迫購買,可以說銀行很煩人,也可說銀行有誤導行為,但究竟有多少客戶會在購買金融產品之前問清楚?


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。


對於較年青的人來說,投資和購買金融產品,相信大部份人會問個究竟,也會從網上或投資工具書本上尋求理解,很少例子會完全一舊雲的說買便買。


******** ******** ********


不過,長者就相反,筆者對於香港式長者的「我食鹽多過你食米你識咩丫」的老派哲學,也接觸不少,現在引用一些常見的老香港古法智慧。


「人地話晒係銀行,唔通人地唔識,你識咩?!」


有些長者,如果兒女是有高學歷,例如專業人士之類,長者多會信任兒女意見。但若果兒女只是草根一族,學歷不高,港式白鴿眼古法智慧會認為「你識咩丫!」來反駁。可能兒女曾經好言相勸,但長者有幾十萬棺材本,怎會聽只是窮鬼草根兒女之言?



「我同你咁熟至講俾你知咋,係好嘢嚟,銀行個姑娘話仲好過做定期囉!」


香港老派生活哲學中,「大家咁熟無死錯人」的理論,相信看倌也屢見不鮮,甚至也喜歡這種好像很有道理的處世哲學。不錯的,「大家咁熟一定無介紹錯」是有可信成份,但並非必然。若果推介者本身也是半桶水,便是累街坊,信一成都死。



「銀行丫嘛,叫得我買梗係無錯啦,銀行喎,唔信佢信邊個?」


如果時光倒流到 70 年代銀行經典廣告「儲蓄可以致富」,人人都有肥豬仔錢箱,銀行的確是幫助客戶建立財富的好地方。但時至今日,很多銀行都不務正業,又炒股票又炒孖展又九百樣槓桿炒賣,銀行業務已變了質。不能再以為銀行不會貪你的錢,銀行使命也不見得會為客戶建立財富。



「佢呢,我見佢做銀行好耐喇,好斯文,好女仔嚟,見到我都叫我早晨!」


香港老派生活智慧有一種很奇特的情懷,長者對一個銀行服務員,多喜歡用類似揀新抱或揀女婿的眼光來品評,而不是其工作能力。這就奇怪,銀行的「姑娘和哥哥」是否和閣下有親?又是否情同父女或親如母子?又是否家有阿仔要迎娶這位銀行姐姐、或有乖女要和銀行哥哥來個姻緣相睇?只用感性的眼光去看待職員摧銷產品,結果又是買什麼都不知道。



「嘿嘿!我做左幾十年人喇,人地話唔好嘅嘢,人棄我取,有錢佬都係咁發達咋!」


老派醒目智慧教導我們,不理三七廿一,有錢佬發達都是靠運氣,總之「有錢佬好簡單,人唔要佢要,發喇!」這種半桶水的思考方向。當有人說銀行某些產品可能搵笨,老派德高望重會反駁:「你唔想我好嗟,你話唔好,你唔抵得之嘛!」。無話可說。



「咁人地叫我簽丫嘛,我點知咁多嗟!」


很奇怪,有些長者,不知是幾十歲人仍然很天真很傻,還是別人叫你簽名,不簽大逆不道? 那麼,只要心口掛著銀行職員名牌,叫你去死你又去不去? 真是一個謎。



「我成幾丫萬現錢,儲左幾十年喇,佢無理由呃我喎!」


我常說,香港還是英國殖民管治時,英國人不是要令香港人變得聰明,而是要「乖」。但在老派香港長者世界裡,不止乖,也過悠柔淡定。奇怪之處,是你有巨額積蓄,港式智慧是「無可能呃你!」。筆者認為這也是一個解不開的謎。為什麼你有錢又幾十歲人,人家就不會呃你,銀行是否和上帝同等地位? 謎一樣!



「哎呀!多啲息嘛,仲唔買,銀行話遲啲好難買喇!」


筆者先說一說題外話。有很多搶紅燈跑過馬路的都是長者。長者們喜歡一看見轉紅燈,便好像「日本仔打到嚟,快啲搶閘跑過地雷線啦!」這樣的。更奇怪的是,綠燈反而懶懶行不會過馬路,而是一看見轉紅燈,便即時引發「你敢車我咩!?我鍾意行就行!」,相信這情景,大家見不少,對嗎?


執輸行頭慘過敗家』和『食鹽多過你食米』、『我出身你仲著緊開浪褲』的港式智慧,筆者在《民建聯成功之道》、《民建聯誘惑概談》文章也指出,香港人這種老派哲學,已成為別有用心者的心理戰術。


銀行摧銷術,就正正是心理技巧。



筆者從來認為,銀行是商營機構,是服務提供者,遇有合適的服務,採用也,付合理的服務費也,簡單至極。我不會很痴線地狂想銀行和我有親,更不會傻到遇見斯文銀行女職員,會聯想到追求擁抱親一個嘴,也不會視銀行是我的家。當然也不會很天真可愛地盲從「陳先生,我們銀行為你好咋」這種一家親的好說話。


我就是去使用銀行、光顧銀行、你有服務我付錢,請合理地招呼我,就是這麼簡單。


容許冰冷一點地說,老派醒目港式智慧,可能只是一廂情願,究竟是銀行太古惑,還是客戶太天真太傻,是值得反思。


伸延閱讀:

銀 行 摧 銷 奇 談 金 融 天 仙 局


《 筆 真 集 》


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